保健品選購市面上的食品或營養補充品,不少人總是會滿腦疑惑,產品種類那麼多,每個產品訴求有多少專利和研究,標榜功效多好,但哪一種才是真正適合自己的產品? 藥師建議,在選購之前,不妨先停看聽,避免因為親戚朋友推薦或是一時衝動消費,還沒真的調養身體,先讓自己荷包苦哈哈。其實選擇營養食品時掌握以下四個關鍵就可以選擇出適合自己的保健品。

 

台灣食品的分類

 

1.食品:
食品又分"一般食品"& "營養輔助食品"。 日常生活可見的餅乾零食飲料屬於"一般食品";藥妝店、藥局、網購平台團購等訴求具有功效成分的營養輔助產品就是俗稱的 "保健食品或是營養輔助食品",如維生素、葉黃素、酵素、益生菌等。

2.健康食品:
簡稱小綠人標章,又分為健字號與健食規字號,健字號為經安全性試驗與功效性試驗,經向衛福部申請查驗登記取得許可證之產品,依照許可證核准的內容宣稱功效;而健食規字號則是產品成分符合衛生福利部公告之健康食品規格標準,該成分已由學理確立產品保健功效,無需個案進行保健功效評估試驗,目前已公告的健康食品規格標準為魚油及紅麴兩項。 

 

      如何挑選保健品五大關鍵?
           關鍵1:產品檢驗與認證
首先真對出廠的公司是否擁有HACCP以及ISO22000認證很重要,這個關鍵是確保食品安全的控管是完善的。擁有這些認證,代表每一項產品從原料生產直到消費者手上,都有經過一連串嚴格把關的檢驗程序,包含蔬果植物來源的原料,生產前要重金屬檢驗、農藥381項檢驗無殘留,通過之後才能進入生產,生產過程中隨時抽樣檢驗確保品質與安全,每批產品出廠前更需要通過無西藥、無塑化劑、無重金屬、成分功效含量檢驗才可以讓消費者食的安心。

 

 

           關鍵2:產品的功效訴求要有依據
保健產品最重要的是來自於成分功效,而這些功效背後都必須要有能找的到、看的到相對應研究資料或期刊,甚至需要專利的報告資料,若產品只是宣稱添加了多少種有效成分,因而具有多種功效,卻無法佐證或是提供原料來源資訊,選購前建議還是停下腳步多多比較思考,才能選擇出符合需求又安全的產品。

 

           

 

           關鍵3:產品的成分標示明確
依據台灣法規規範食品包裝應標示熱量、蛋白質、脂肪、飽和脂肪(或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或反式脂肪酸) 碳水化合物、糖、鈉等8大成分含量,及自願標示之其他營養素含量,除了保健食品功效成分之外更要注意攝取的保健食品其他成分含量有哪些,避免每日攝取的營養素超標反而增加身體額外負擔。此外包裝的方式也有分別的成分標示,例如錠劑會有額外的添加劑才能成型,而像是膠囊也會分為動物性膠囊或是植物性膠囊成分,要小心是否有過敏源。
此外一顆膠囊含重量有限,有效性成分濃縮的程度也應該有一定程度的限制,消費者建議還是依據建議食用量不要過度食用。

 

 

           關鍵4:是否有基因改造原料來源?
基因改造又稱為是基因轉植食品,這樣的原料主要是透過人為改造,讓作物可以有更好的產量,較少的病蟲害,來增加產量減少成本。但是如果氣候劇烈變化或是新的病蟲害出現,也可能造成更大的危機,另一方面,因為發展時間不夠長,目前也不能確定是否真的對人體毫無傷害。台灣目前並未種植基因改造食品,原料都是從國外進口的,我國衛生福利部規定:若直接使用基因改造食品原料應標示「基因改造」、「含基因改造」、「使用基因改造」等字樣。 消費者在選擇保健食品,尤其是進口天然作物來源的保健食品都要特別注意是否有基因改造來源。

 

           關鍵5:是否有麩質或是乳製品動物等過敏來源?
麩質是一種在小麥、大麥及裸麥中含有的蛋白質成份,有些人患有乳糜瀉或是對麩質有過敏問題,這樣的狀況就可能會產生一些腹痛,腹脹,腹瀉,嚴重可能會破壞營養的吸收。另外有些人也會有乳糖不耐問題,所以對於是否含有動物來源或是乳製品來源,包括生產線是否有可能生產過相關商品,都會影響到產品是否安全,務必注意標示是否有相關無添加的資訊再進行選購。